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江苏省内城市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区域协调发展成为热点话题。 在此背景下,有观点提出将泰州市并入苏州市,将扬州市合并到南京市,以优化行政区划,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在此背景下,有某位网友观点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培育路径。
首先,从地缘位置看,泰州与苏州毗邻,扬州与南京接壤,地理区位较为相近,客观上有利于行政区划的合并与调整。 泰州市位于苏州市北部,两市相距不远,交通便利。扬州市则紧邻南京市西南,与南京主城区一衣带水,空间联系紧密。合并后,泰州、扬州可以借力苏州、南京的品牌效应和经济辐射,而苏州、南京也可以进一步拓展发展腹地,实现区域一体化布局。
其次,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泰州、扬州与苏州、南京在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并入合并,有望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 苏州、南京作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强市,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等领域优势明显,而泰州、扬州则在农业、传统产业方面具有一定基础。通过区划调整,可以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和错位发展,推动泰州、扬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苏州、南京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第三,从历史渊源和文化认同看,泰州、扬州与苏州、南京同属江南地区,文化底蕴相近,但在地域特色上又各有千秋,合并后可以实现文化交融与互鉴。 泰州属于里下河文化区,扬州是淮扬文化的发祥地,而苏州则以吴文化和江南园林著称,南京是"六朝古都"、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行政区划的调整,既有利于发挥苏州、南京的文化品牌效应,提升泰州、扬州的文化软实力,又能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互鉴,为区域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新动力。
第四,从公共服务均等化角度看,将泰州并入苏州、扬州合并南京,有利于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目前,在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苏州、南京无疑拥有更多优质资源和更高水平,而泰州、扬州尚有提升空间。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可以更好地发挥苏州、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优质资源向泰州、扬州延伸覆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两地人民。
第五,从区域统筹发展大局看,将泰州、扬州分别并入苏州、南京,有利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江苏是长三角的关键一极。近年来,江苏积极推动沿江、沿海、沿江发展,促进苏中、苏南协调互动。泰州、扬州分别是沿江、沿海的重要节点城市,而苏州、南京则是苏南的龙头。优化整合行政区划,一方面可形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强化区域内合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挥苏州、南京的引领作用,带动泰州、扬州加快发展,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然而,行政区划调整事关重大,不能操之过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客观而言,泰州、扬州当前发展态势良好,区划调整的紧迫性有待评估。 合并后,苏州、南京辖区面积和管理半径将大幅增加,跨区域协调成本不容忽视。泰州、扬州与苏州、南京在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不小差距,一蹴而就并非明智之举。此外,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如何凝聚共识、争取支持也是关键考量。
因此,区划调整不应仅从地理区位等客观条件出发,更要立足区域发展大局,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在科学论证、民主协商的基础上稳妥推进。 与其简单地并城合市,不如在省级层面加强统筹,完善城市间合作机制,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只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才能在体制机制创新中找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总的来说,将泰州并入苏州、扬州合并南京的设想有一定的客观基础和现实考量,但仍需审慎对待 。当务之急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加快苏中苏北"二次崛起"步伐,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行政区划调整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江苏应着眼全局、立足长远,在更高层面统筹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为全国现代化建设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
你赞同以上湖南网友的设想观点吗?还有其他有趣的设想评论区一起讨论。
建站咨询热线
0514-8222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