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朱亚运)2月18日,南通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南通市2024“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万事好通”3.0版)和《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旨在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营造市场化、法治华、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连续三年,南通持续擦亮“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在精心打造了惠企便民服务持续优化的“万事好通”1.0版,创新实施了政策、政务、市场、法治、人文、开放“六大环境”集成推进的“万事好通”2.0版后,今年南通市接续提出3.0版,包含18项突破性、引领性、彰显南通特质的改革举措,推动“六大环境”再提升,打通营商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推动政务环境再提升方面,3.0版聚焦政企互动、数字赋能,围绕涉企服务感受度不高、信息化服务应用体验感不佳等问题,提出涉企诉求闭环处置“零梗阻”、服务经营主体大走访“零距离”、政务服务“掌上通办”“零壁垒”三项工作机制。比如,针对一些涉企诉求“久拖不决”、缺少专业回应等堵点,建立市、县、镇三级联动、覆盖全市各部门的企业诉求“交办-处置-反馈-跟踪-评价”机制,确保涉企诉求“有人问、有人盯、有人协调”。
在推动政策环境再提升方面,3.0版聚焦政策惠企、守信践诺,围绕政策制定不精准、兑现不便捷、企业感受有温差等问题,提出全面推行“开门出政策”、持续优化“万事好通·惠企通”2.0版、深入推动“诚信南通”建设三项举措,确保惠企政策早兑快兑、应享尽享。比如,制定(修订)《南通市政府合同管理办法》《南通市政府合同合法性审查指引》等政策文件,规范各级政府履约践诺。
在推动市场环境再提升方面,3.0版聚焦企业痛点、服务短板,围绕企业反映较为强烈的涉企“第三方”中介服务乱象、执法频次过高等问题,提出开展涉企中介服务、涉企行政执法、涉企违规收费三项专项整治。比如,针对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突出问题,推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进综合集成监管,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迎查负担。
在推动法治环境再提升方面,3.0版聚焦公平公正、护企安商,提出实施知识产权“利剑护企”、维权解纷“纾困助企”、法治服务“网办便企”三项专项行动。比如,在产业园区试点设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点,实现家纺产品外观设计纠纷“快调速裁、简案快办”;全面推广执行立案前督促履行与和解履行机制,让胜诉经营主体债权更易实现。
在推动开放环境再提升方面,3.0版聚焦近悦远来、好运南通,提出优化港口航道设施配套、优化对外贸易服务供给、优化出口涉税服务管理三项服务举措,持续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比如,聚焦打造“水运江苏”南通样板,建设更多内河航道;成立国有外贸集团,加大金融机构对船舶、海工行业的支持力度,解决企业保函开具难等问题。
在推动人文环境再提升方面,3.0版聚焦宜居宜业、活力南通,围绕民营企业家归属感不强等问题,提出打造“南通好居”“南通好玩”“活力通商”三大城市品牌,城市吸引力持续增强。比如, “点菜式”提供人才公寓、创新楼宇、青年驿站,让外来客商、初创人才在通安居乐业;推进实施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挂钩指导机制,凝聚青年企业家商会等组织力量,推动新生代企业家与南通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以系统思维、扎实举措构建更具吸引力、竞争力、承载力的发展生态。特别是2022年以来,南通市上下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接续2年先后推出营商环境“万事好通”66条、新66条,2023年12月11日,正式颁布《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该《条例》对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引领和保障作用。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于2024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包括总则、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开放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以及附则,共七章六十八条。整体内容突出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性立法定位,提出围绕破解市场主体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构建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并着眼发挥南通市通江达海区位特色,聚焦持续提升城市人文吸引力,营造浓厚“亲商安商扶商”的良好氛围,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南通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法规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作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牵头部门,我们将聚焦《条例》,大干真干,争创一流,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奋力打造与全省高质量新增长极相适应的宜商生态。
校对 李海慧
建站咨询热线
0514-8222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