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设计出品
扫描关注网站建设微信公众账号

扫一扫微信二维码

项目介绍

[ 广安做优化网站服务(网络软文营销推广平台发布) ]

网站设计制造行业网站设计
案例标签
网seo优化,网站建设报价,网站推广,网站seo,关键词优化
设计欣赏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的进入社会各个领域,政府网站作为线上政府载体的核心地位也越来越突出,需要成为更加全面的政务公开平台、更加权威的政策发布解读平台、更加便捷的办事服务平台、更加及时的舆论引导和回应关切平台。在这样一个关键窗口,国办及时出台了《发展指引》,对政府网站的建设发展做出了明确规范,对痛点和难点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指出了集约化发展路径,抓住了关键的问题和问题的关键,必将对规范政府网站建设,提升政府网上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起到重要和长远的作用。

四川高度重视政府网站建设,政府办公厅2002年起具体负责建设省政府门户网站,从2008年开始探索政府网站的功能整合,先后建成了全省统一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管理、政务公开监测等系统,在整合政府网站资源及服务社会公众等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在《发展指引》出台之后,将集约和整合作为政府网站建设的关键所在、大势所趋,从更深层次、更远角度思考和总结政府网站的建站思路和平台构架。

一、关于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的基本考虑

根据《发展指引》的基本要求并结合近十年的摸索,四川对省及以下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有三个基本考虑。

“不断满足公众需求”是集约的最终目标。政府网站是政府面向公众用户的动态信息管理和发布平台,更是提供各种在线服务的交互窗口。找准并且不断满足公众对政府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信息发布和办事服务的质量,理应是网站集约建设的根本目标。

“线下服务支撑”是集约的现实条件。在一定时间内,线上政府网站还离不开线下的支撑,因此集约化建设不仅要实现线上技术统一、功能统一、结构统一、资源向上归集,更要立足于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有效对接。从这个角度讲,社会公众直接面对的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大量都在基层政府,因此应该把集约化的重心下沉到市县两级政府。

“功能能否整合”是集约的关键环节。集约化是通过开放式的技术架构和“互联网+”思维,集中管理信息数据,集中提供内容服务,满足用户对一站式网上服务的需求。因此四川的选择是以数据为核心、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从技术层面充分提供整合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的可行性。

二、关于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的框架和路径

基于上述判断,四川选择了将政府网站、政务服务、技术平台三者融为一体、统筹推动的基本框架,和“省级统筹布局、鼓励市县先行、分步梯次推进”的具体路径,以市级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作为先导,大力推进市、县级以下政府部门网站的整合,同时着力解决提升基层政府服务能力不足、支撑不够的问题,从两个方面逐步推动全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

一是明晰全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总体架构。以统一规范的集约化技术平台作为全省政府网站的基础载体;搭建政务服务和信息共享开放两大支撑平台;推动政府网站、政务服务及技术平台三者深度融合;逐步实现平台、内容、服务、监管4个层面的集约。

二是建立统筹推进集约化建设的工作机制。按照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省政府秘书长直接分管全省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并牵头组建了四川省政府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政府办公厅统筹协调优势,以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为突破点,把“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外网和内网、省级政务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及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等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统筹推动。

三是明确建设任务和进度表。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政府网站质量的通知》、《关于促进全省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文件,拉出了全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在统一数据标准、服务事项的前提下,鼓励市县先行,明确了2017年底前建成省级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完成县级政府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网站整合,2018年底前建成省市两级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的总体目标。同时按年度制定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体系及工作安排,做好任务分解,强化督促考核,推动各地各部门集约化建设任务落实。

四是大力推进网站清理,为网站集约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针对各地各部门网站整合动力不足的问题,全省对标国办整合基层网站的具体要求,以政府网站普查为契机,通过建立监测平台实时跟踪、定期抽查通报等手段,倒逼县级政府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网站整合至市级政府网站技术平台。目前全省共计关停政府网站3548个,21个市(州)已有19个完成所辖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网站100%关停,相关业务已全部整合至上级政府网站技术平台。另一方面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构建了集监管、服务、整合、灾备为一体的“1+N+N+1”四川政务云,大力推动部门网站迁移上云,从物理上整合了网站基础资源,从技术上保障网站服务质量,打破了各自为政的格局,为推动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打牢了基础。目前已有90%以上的省政府组成部门网站在政务云上平稳运行,剩余网站按照计划也将于年内完成迁移部署。

三、坚持两统一分,为集约化建设搭建标准高效的“生产车间”

一是构建全省统一的政务信息交换共享体系,解决原材料供给问题。内容集约的基础是底层数据互联互通。为此,四川大力推动全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及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建设,统一编制元数据标准,组织各部门梳理共享及开放目录,搭建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数据供给渠道。同时在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率先突破,搭建省、市、县三级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管理系统,在全省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八统一”建设,既提高了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规范化水平,又确保了信息公开目录数据的实时更新,仅2016年全省共计公开了政府信息450万余条。在此基础上又围绕医疗卫生、涉税涉旅、三医联动资金监管、行政审批改革、商事服务、基础地理信息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跨部门专题信息共享试点,不断完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有效打破政府网站与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

二是建设统一政务服务平台,为集约化建设打造高速运转的生产流水线。以各级政府门户网站为统一入口,推动全省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了全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着重规范并形成了全省“三级四同”权力清单目录,实现所有行政权力事项统一编码、统一网上运转,全流程动态监督,使用范围达到2.3万个政府行权部门、近9万个行权岗位,累计办理政务服务事项4.3亿件,发起网上督办3万余件。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全部开设“电子政务大厅”,集聚所有行政权力事项,为公众查阅各类权力运行信息、查询办理状态、进行网上咨询、下载办事表格、进行投诉举报提供便利。同时依托“电子政务大厅”不断叠加线下政务服务大厅功能,探索“不见面审批”服务新模式,按照“不推一扇门、不见一个人、办成所有事”的思路,借助“互联网+政务”,研发“四川政务通”APP,先期实现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相关资质证照换发、补办事项全程“一掌办理”,办结时间减少80%。

三是分布式推动集约化技术平台建设,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强力粘合。在全省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服务事项清单的基础上,按照省级统筹、市县先行的思路,省级平台已经完成设计和招标准备工作,目前正准备和网站运维新的合同周期以及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平台建设同步推动,计划在年内完成建设任务。突出市级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衔接省、县两端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市(州)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及创新试点,目前全省21个市(州)已有14个完成集群建设,年内将有近20个市(州)全部完成。已完成集约建设的市州政府网站在整合当地个性服务方面也初步取得了成效。比如成都市基于市级网站建立了统一电子证照库和政务服务基础数据库,不仅减轻了技术平台运维工作压力,而且实现了信息资源、服务内容和互动渠道等方面的互联互通、服务升级;自贡市借力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了涵盖市县两级政府和50个市级部门在内的全市政府网站集约化一体门户,集中受理反馈企业、公众提交的事务,满足指标评价和公众基本需求,实现便捷的“一站式”的办事服务;广安依托市级网站搭建网络理政平台,广泛收集网民的意见建议,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网民信件按时办结率也达到了93%,同时大量社会公众参与了交通、环保、教育、城市公共建设等话题讨论,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

随着“两统一分”体系的不断完善,我省将力推省市两级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的融合或对接,平滑实现全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四、坚持公众体验导向,建设安全可靠的政府网站

一是打造符合公众体验的交互界面。在深化公开内容方面,依照公众偏好将信息聚合分类,推出特色公开栏目,以数字化、图表、音频、视频等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政府信息传播更加可视、可读、可感,方便和增强公众信息获取。在强化解读回应方面,通过建立完善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工作机制,对热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回应与处置。把政策解读融入政府决策和运转流程,仅2016年就对省政府常务会议图解22次,对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291个重要文件进行图文解读。在聚焦利企便民方面,新建省政府网站“企业法人版”,串联全服务要素,聚合3800多家中介服务机构资源,配套融资贷款、技术创新、人才招聘、管理智库等第三方服务,为企业提供了从开办到注销的全流程“一站式”便捷服务。在增进政民互动方面,优化“在线访谈”、“意见征集”、“阳光政务热线”等互动栏目设置,进一步畅通公众参与渠道。2016年,仅省政府门户网站就围绕一系列关注热点开展49期专题网上调查、举办23期在线访谈。此外积极推动“两微一端”构建立体化交互渠道,全省开通政务微博1万3千多个,政务微信账号2千3百多个,并以此为载体不断叠加基层特色应用。例如邛崃市黑虎村采用电视机与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实现了一键代办等功能,极大的扩展和延伸了政府网站功能,很好的适应了不同层面的具体情况。

二是构建安全可靠的统一监管体系。相对于传统模式,政府网站集约化面临着更集中的安全风险和运维压力。为了确保全省政府网站安全稳定运行,在监管上不断加力,协同安全主管部门建立了全省政府网站安全监测通报机制,部署了政务公开及政府网站监管平台、网际安全监测系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通报预警平台,动态监测网站运行情况,定期研判网站安全形势,及时处置通报重大安全事件。同时大力推动全省政府网站等级保护工作,以网站迁移上云和迁移至集约化平台为契机,把完成等级保护测评作为迁移前的必要条件,推动部门网站进行安全加固,90%以上的市(州)政府及省级部门网站已完成了等级保护备案测评等工作。特别是针对省级政务云等关键设施,引入第三方安全运维机构专门负责云上网站的安全监管,不断完善统一互联网出口、流量清洗等防护措施。据第三方权威机构监测数据显示,一些原本存在高、中危漏洞的政府网站经过上云规范,均已达到安全要求;在5月12日全球范围爆发的“勒索病毒”事件中,省级政务云上所有网站没有出现一例感染报告。

下一步,四川将按照《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相关要求,加大力度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打造贴合公众需求、线上线下融合、功能有机整合的“网上政府”。